——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新闻行业垂直网站9月21-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智慧施肥”现场观摩会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召开。该项目核心是“粮食主产区作物养分精准调控与减量替代技术”研究推广。此次观摩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主办,七星农场、大兴农场承办。
观摩会现场(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科学家杜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研究员丛小蔓,山东东营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英坤,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参加观摩。
“作物养分精准调控与减量替代技术”在建三江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在大兴农场第四、第九管理区测产点,水稻单产分别达到1574斤和1553斤,增产10%以上,更重要的是技术应用在减少施肥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实现种植户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观摩会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到大兴农场、七星农场、北大荒智能农机中心、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基地等地进行现场观摩,实地考察技术示范成效,直观了解智慧施肥技术在田间的应用场景与实际价值,进一步凝聚技术推广与合作共识。
会上,听取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最新进展汇报,报告系统阐述了养分精准调控技术在研发突破、应用模式创新及实践成效等方面的成果,为后续技术规模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与路径参考。
观摩会现场(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供图)
与会人员认为,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加速农业科技转化,依托东北粮食主产区资源禀赋与科研院所技术优势,紧扣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加速实现智能施肥技术、新型肥料产品规模化应用,同步达成“多打粮、打好粮”与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双重目标,破解“丰产”与“护土”协同难题。要强化示范引领,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基地覆盖范围,加快技术成果向生产实践转化,让智慧施肥技术切实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助力器”。要扛起责任担当,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将养分精准调控、智慧施肥等技术作为提升粮食产能、保护黑土地的重要举措,以技术创新与应用为突破口,不断夯实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观摩会的召开,有效打通了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凝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共识,搭建起智慧施肥技术推广高效交流合作桥梁,为东北粮食主产区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各方将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养分精准调控技术推广应用,助力区域粮食产能再创新高,为推动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坚实保障。(来源: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