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模型数量超1500个

来源:中国新闻报道作者:赵胜发布时间:2025-07-31 14:11   会员投稿阅读量:15923   

据新华社统计,截止2025年7月28日,我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化产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自2023年以来,我国为促进大模型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布了《关于促进大模型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2023年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启动了《数字员工: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员工》标准研制工作,得到产学研用各界的广泛支持。来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壹沓科技、中移信息等40余家单位的70多位专家参与了标准编写工作。

 

该标准从交互与协作、生成与创造、分析与推理、工作与执行、学习与记忆五个层面,对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员工相关能力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标准强调:数字员工要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理解并响应指令,与人类同事和其他数字工具协同工作;能够利用先进的生成算法创作文本、生成报告、设计图像、编写代码,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进行复杂的推理,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和预测;还要能持续学习进步,快速学习并适应新的场景应用需求等。

 

同年9月,上海地方标准《人工智能企业认定与分类分级评估指南》工作组扩大会议召开,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中国信通院、商汤科技、依图科技、壹沓科技等多家起草单位共同编制了《人工智能企业认定与分类分级评估指南》。

 

该标准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企业的定义、认定条件、分类依据、分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流程等,旨在为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一个科学、合理、公正的认定与分类分级评估体系,帮助人工智能企业了解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优势,提高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如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超3.5万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5100家,全球占比约15%,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覆盖基础底座、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此外,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271家,中国71家,全球占比约26%。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壮大,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已开始研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测算方法,初步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启动了标准的制订工作,相关的标准已经正式立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 护航暑运不停歇,交通执法“蒸”战到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