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新闻行业垂直网站2025年7月18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与莆田市涵江区梧桐镇开展校地合作共建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联辉院士带领“薪火传耕”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实践队团,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签约授牌等形式,探索产学研融合与农科教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重走旧址忆初心,“漏头经验”历久弥新
活动伊始,谢联辉院士一行深入漏头村重访60年屋居住旧址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村容村貌,重点考察荔枝、龙眼等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专程重访福建省立农学院旧址,追溯上世纪60年代农业科研工作者扎根基层的奋斗足迹,在谢联辉院士的回忆讲解中,深切感受当年农学院师生如何通过基地蹲点、半农半读而总结领悟出”漏头经验“。
图为谢联辉院士(中)在漏头村实地参观讲解龙眼树病害(薛煜凡 供图)
回顾 “漏头经验”,共商新时代校地合作
座谈会上,谢联辉院士深情回顾了 “漏头经验” 的形成历程。六十年前,他在漏头村蹲点期间,发现小麦秆锈病菌源的南方越冬基地,并通过耕作改制(不种八月麦)切断病害循环,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当地农业多年的难题,这一科研成果被誉为“漏头经验”,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基层的典范。谢联辉院士强调,新时代耕读教育应传承弘扬“耕读结合、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引导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与莆田市梧塘镇党委相关领导就以高质量党建联建促进校地企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讲话。
图为谢联辉院士(中)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何媛婷 供图)
党建联建启新章,校地企共谋新篇
为深化校地交流合作,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与梧桐镇党委座谈会上举行了“院校+机关+基层”党建结对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原则,传承弘扬半农半读“漏头经验”,围绕“‘党建+科技’双融双促工程、‘精准式’农业技术帮扶、‘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四个方面展开合作共建,为梧塘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与梧桐镇党委签署党建结对共建协议(薛煜凡 供图)
院士学生深度访谈,共同探讨发展蓝图
座谈会后,福建农林大学”薪火传耕“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实践团与谢联辉院士进行了专题访谈。师生代表围绕漏头村荔枝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小院” 模式落地、“新农人” 培养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谢联辉院士表示,无论对于荔枝还是别的什么作物,根是活力之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放下架子,与农民搞好关系、培养“新农人”一定要下村去实地体验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图为谢联辉院士(左)为”薪火传耕“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团讲解访谈(薛煜凡 供图)
此次校地合作共建活动,不仅是对“漏头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新时代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如谢联辉院士所言:“农业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让‘漏头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未来,福建农林大学与涵江区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在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更多创新实践,传承“漏头经验”,共同书写校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谢联辉院士在漏头村村委会合照(何媛婷 供图)
文:李秀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